過年過節 舞獅走進明華大廈逗利是

過年過節
舞獅走進明華大廈逗利是

許嘉雄

許嘉雄每年出力舉辦筲箕灣譚公誕,也是本地有名的獅頭紮作師傅。

明華街坊的四月初八,比一般人多了份喜慶味:敲鑼打鼓是早上鈴聲,從家中窗外望出去,會見到醒神的舞獅巡遊,武者皆為慶祝譚公誕而來。在獅頭獅被下,曾經站着一個自小在筲箕灣長大的少年,他雖然並非住在明華,但每年都會因為舞獅,在明華大廈穿梭往來,與這邨結下不解緣。他叫許嘉雄,如今四十出頭,已由當年的舞獅少年,長大成人,每年出力舉辦筲箕灣譚公誕,也是本地有名的獅頭紮作師傅。

筲箕灣街頭 數百人「瓹龍底」求平安

「筲箕灣以前有很多武館,大部分都在天台,不用交租、地方又大。」許師傅出身武館家庭,在天線叉、沙包、梅花樁的包圍下,他沒有成為武癡,倒與舞獅結緣,通街跑的他常常站在街坊福利會外看舞獅練習,師傅見他如此着迷,就邀他加入。

「細個好期待譚公誕的來臨,期待到成個月都睡不着。」小時候他不知譚公爺是石工守護神,只知道節慶當日,他終於可以觸碰到漂亮獅頭,也會見到很多大師傅,「區內武館多,大家都會自發派出自家舞獅隊,成個筲箕灣都係,有時排到去西灣河。」不少店舖在高處掛上生菜,舞獅隊向上一攀,「採青」寓意發財好市,逗得店家滿臉笑容。

當日的重頭戲,缺不得「瓹龍底」。出現在筲箕灣街頭的舞龍,由數十人合力駕馭,兩旁站滿街坊,有牽住孫兒的阿婆、牽住女兒的阿媽,大家都在等一個時刻──「條龍一停下,街坊就會衝出來,瓹入條龍度」,場面有點似「瓹山窿」遊戲,人們在武者之間的隙位左穿右插、來回步行,阿婆念念有辭「快高長大」,阿媽許願「女兒快點嫁人」。許師傅記得場面最壯觀時,數百個街坊同時在「龍底」穿插,很多人更會拔掉龍鬚,當是帶走福氣,祝福瀰漫整個筲箕灣。

舞入明華 互派「財神」

許師傅舞獅時,例必經過明華大廈,到了農曆新年,更會舞進屋邨「派財神」,「自己在紅紙上寫『財神』,(跟師兄弟)幾個人就成團。我們用鼓棍敲打門口,戴著獅頭高呼恭喜發財。老人家見你咁細個,都會畀十蚊廿蚊」。因為師弟也住在明華,許師傅常與師兄弟到明華吃飯,有時人數太多,大家就會從家中搬出桌子,擺到走廊頭尾談天,「嗰度好鬼好風景」。對他來說,明華大廈除了是逗利是的地方,也是吃與玩的地方。「以前屋邨有間茶餐廳,我也常幫襯的。」阿公岩道對上,還有一座後山,許師傅笑說自己當年是頑童,幾個細路常到後山玩,玩水玩動物,留下不少童年回憶。

童年走到壯年,許師傅的手藝已是獨當一面,作品見於傳統節慶、奠祭場地、海濱長廊,更飄洋到澳洲金龍博物館。時光荏苒,譚公誕巡遊的盛況已逐漸退卻,不過譚公誕和獅頭紮作,「好似變成生命一部分」,所以在每年的四月初八,他仍然有力出力,盡力辦好一日屬於筲箕灣的節慶。